近日,記者從市鄉村振興局獲悉,該局以“管好用好財政銜接資金”為重要抓手,聚焦重點任務,狠抓項目建設和項目監管,提升財政銜接資金項目管理成效,全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。截至6月底,全市共到位中省市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11.8億元,資金支出7.05億元,資金支出率59.7%,較上年同期序時進度提高5個百分點。
項目管理穩步提升。全市深入推進《渭南市財政銜接資金項目管理規范化標準化流程》,各縣(市、區)對標落實,在項目謀劃、項目實施、績效管理、后續管護等38個環節健全完善,規范管理。全面開展財政銜接資金政策落實情況自查,自查自糾和整改成效走在全省前列。
項目謀劃有效拓展。富平縣緊扣尖柿、奶山羊兩大特色優勢產業,投入財政銜接資金5585萬元,安排41個項目,帶動31個村集體經濟和新型經營主體積極參與;大荔縣積極探索冬棗全產業鏈融合發展路徑,78個村產業扶持資金投入冬棗產業園改造升級、拓市場、創品牌;蒲城縣投入財政銜接資金3600萬元,實施酥梨高接換頭1.4萬畝,更新品種1.1萬畝,直接受益脫貧戶1560戶、4700人,戶均增收1000元;白水縣投入財政銜接資金2100萬元,扶持白酒產業園建設,撬動社會資本投資8900萬元,項目建成后將為8個村增加320萬元集體經濟收益;潼關縣陸續投入財政銜接資金1121.45萬元用于肉夾饃產業,直接間接帶動就業800人,把勞動力嵌入肉夾饃產業鏈條,人均月增收3000元-5500元;華州區積極盤活閑置資產,發展電熱毯生產,產生收益42萬元,帶動搬遷社區和周邊14個村群眾就近就業。
資金項目監督持續強化。堅持財政銜接資金項目“周統計、月報告、季通報”工作機制,督導資金項目持續高于中省序時進度要求。開展兩輪次全覆蓋的專項督查調研,印發工作情況通報和點對點督辦函,跟蹤問題整改落實情況。開展聯審聯評,通過“1+N”工作調度,盤活存量,激活增量,提高項目編報質量。2023年入庫項目2621個,涉及資金29.31億元,較2022年增加139個,資金增長0.3億元。
銜接資金保障更加有力。緊盯撥付環節,強化源頭管控,對縣(市、區)預算執行、撥付時間節點及兌付結算情況進行持續跟蹤,掌握資金使用動態,督促按序時進度抓好落實。全市共爭取中省財政銜接資金114061萬元,較2022年中省財政銜接資金110344萬元增加了3717萬元。截至6月底,各縣(市、區)共落實本級財政銜接資金21575萬元,較上年增長157萬元。
系統綜合運用有的放矢。堅持全國防返貧系統和財政直達系統數據常態化推送,信息共享、精準分析、完善提升。堅持系統數據“一周一提取,一周一反饋”工作機制,反饋7批次15個類別800條疑似信息。在重點節點對重點縣(市、區)蹲點調研、現場督導,找準問題癥結,落實針對性舉措,全面補齊短板弱項,確保賬賬相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