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勺熱油潑下,鏊子上的魷魚滋滋作響,空氣中升騰起一股美食的香味……霓虹閃爍,人頭攢動,爐火通紅,在大荔縣東府廣場步行街,商戶們迎來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時刻。
入夏以來,遍布大荔城區的美食消費和餐飲經濟,點亮了城市夜空,激發了消費活力,人們盡情享受久違的“人間煙火氣”。
去美食街,咥大荔美食
8月8日晚上8點多,路兩邊攤位上,香氣撲鼻,賣相出色的美食勾起食欲。200多米長的步行街上,食客們三五成群,逛夜市、品美食,感受燈光璀璨的繁華夜色。
點盤水煮毛豆,來瓶礦泉水,和幾位好友聊聊天,就是一個愜意的夜晚,洛惠渠管理中心的張效中沒事就喜歡到這里轉轉。
不僅是張效中這樣的上班族,在步行街上還能看到很多拖家帶口的一家人。“就喜歡夜晚這種燈火通明的感覺,聞著美食的香味,逛一逛夜市,心里也美美的。”手捧著珍珠奶茶的小兩口說。
28歲的董林科忙著招呼排隊的客人。妻子張鴿說,他們是大荔縣馮村鎮人,丈夫在城區的幾家酒店做過廚師,在這里經營自選涼菜生意已有4年多。今年,美食街的生意越來越好。從大年初一開始,除過天陰下雨,他們幾乎每天都營業。這段時間正值暑假,晚上逛街的人特別多。
“生意怎么樣?”“每晚光醋就用掉了20斤!”炒瓢翻飛,正調涼菜的小董興奮地接上了話茬。“食材全部當天準備,為保證口味,我們用的是地道的沙苑小米醋。”張鴿說。
“除了電費外,不收任何費用,政府扶持力度很大。”在另一個攤位上,一對90后小夫妻,一晚上僅烤冷面一個單品就賣了100多份。
“我最大的希望是美食街的規模再擴大一下,咱也能在這兒有個固定鋪位。”每天都來這里擺攤賣葡萄的西城辦下廟村的孟青芳說,他一晚上賣了200多斤“戶太8號”。
城市吹來“露營風”,大荔多了“打卡地”
“YES,ILIKEDALITOO”“那些年,記憶中的同州府”夕陽燈照射著斑駁的紅磚墻,小資范的文字傳遞出別樣的風情。東府廣場不遠處的槐衙街,開業3個多月,這家名為“橙柿別院”的小院已成為大荔城區有名的網紅“打卡地”。
“重慶火鍋很正宗,烤蝦滑也很好吃。我們喜歡在這里喝杯咖啡,聊聊天,吹吹風。”8月9日晚上,許小海已經是第三次和朋友來這里。
31歲的女店主馮恬從西安外國語大學法語專業畢業后,因疫情原因放棄了出國的打算,成為家鄉一名社區工作者。
馮恬不喜歡按部就班的生活,就利用業余時間繼續大學期間嘗試過的創業之路。喧鬧的城市里面,很多人壓力都比較大,把這種“露營風”帶進大荔,主要是想做點有文化的東西。不僅是這家網紅院子,馮恬還準備搞個“六合院”,網羅所有的大荔美食。
這里不僅可以燒烤、擼串,還可以聽歌、看球,“過幾天來,我們這里就有了駐唱歌手。”馮恬說。
守好“人間煙火氣”,讓平安觸手可及
“以美食街為代表,大荔城區目前已經形成了陽光路、大橋頭等幾個成規模的夜市,復蘇力度強勁,夜間經濟活躍。”大荔縣市場監管局餐飲管理服務股股長康峰說,“7月份,我們專門對東府廣場步行街119戶經營戶進行了食品安全培訓,加大常態化食品安全監管力度,每周都會巡回抽樣檢查兩到三次。”
“落實主體責任,督促規范經營,增強安全意識,共同營造一個放心、舒心、安全的消費環境,我們有責任為大荔人守護好這方‘人間煙火氣’。”大荔縣市場監管局副局長王永民說。
據了解,大荔傳統小吃豐富,美食文化繁榮。下一步,大荔縣將不斷優化環境,圍繞“夜購”“夜食”“夜娛”“夜游”等新業態,進一步創新模式、豐富載體,以更加精細化、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務激發市場活力。